快手短視頻如何打造矩陣流量? 99%的玩家都會錯過的快手流量!
yanfei 2021-02-02 17:34在短視頻的風口中,快手可所謂是老大哥,短視頻的領頭軍,與后來居上的抖音占據半壁江山,抖音與快手針對的流量不停,抖音產品年輕化,快手更加接地氣,各有千秋,對于帶貨而言沒有太多的差別,隨時平臺多方面的運營的開始,差別也在不斷的縮減,基本上差異等同不大。抖音矩陣大家已經了解的差不多了,那么快手的矩陣模式打造怎么樣?
一、短視頻
快手短視頻主要是短視頻,從最開始的GIF快手到后來的短視頻巨頭,我這里就不過多的介紹了,大家可以查,直接上干貨吧,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短視頻推送的算法,抖音是,快手同樣也有的,
當運用好平臺的算法規則才是自媒體時代成功的核心。算法規則本身是平臺的規則,但是對于我們每個玩家而言,能夠怎么樣去利用好算法的規律來獲得自己的粉絲才是最重要的事。
短視頻門檻不是很高,所以入局者非常多,但如何在中間找到一套成型的規律,積累粉絲,那就是一件門檻非常高的事了。
快手從個人到團隊是一個復雜過程,許多的個人與企業都嘗試做,碰的問題不計其數,有的被打擊,無法做下去,就不了了之了。
想要做一個賬號并非易事。粉絲、流量、數據等等都要納入考慮范圍,即便是在打造賬號的過程中,企業方也容易碰見一些大同小異的問題。
1.盲目追求播放量和粉絲量,忽略了賬號本身的目的。
有大量的優質內容賬號,直播賣貨的數據并不好看。我們覺得他們的段子很好玩、主播很吸引人、粉絲量非常高,為什么賣貨表現就是上不去呢?
這是因為背后有兩條獨立的邏輯:在短視頻平臺,用戶會用時間交換優質內容;而在電商平臺,用戶的預期是用自己的錢交換更好的產品。
這兩個邏輯本質上是打不通的,那怎么才能打通呢?需要經過長期社交互動,以及短視頻、直播所傳遞的內容及價值觀帶來信任。
短視頻粉、直播間粉、段子粉、電商粉、打榜粉,具備天差地別的價值。通過不同方式和途徑所獲得的粉絲,會極大影響后端變現的能力。
2.短視頻就是內容賽道
為什么短視頻會冒出來?它的大背景不是年輕人突然喜歡玩短視頻了,因為年輕人喜歡玩的東西一定受制于這個時代的科技發展。
當WiFi和4G普及的時候,我們有了從圖文、GIF動圖向視頻去做轉換,漸漸發展為用視頻做社交。
而現在5G商用,就意味著我們會有高清的影像,比如4k,8k,VR,AR的技術可以實時傳輸甚至實時監控。
視覺是避不開的社交方式。今天我們還在用小手機直播,也許過一段時間就可以用全息投影,所有手段都是基于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帶來的。
短視頻的本質是內容 ,內容的本質是流量 ,而內容作為一種通貨,可連接所有的分類,且貫穿時間。
移動通信技術到了一定的階段,內容是以視頻的方式去承載。而企業都是內容賽道,用內容獲客,還要用內容來做復購,做客戶維護。
所以大環境升級后,短視頻有了新的機會,內容出現供需不匹配,生產內容的人少,消費內容的人多,因此處于紅利期,例如抖音、快手等。
從流量來源來說:
面對以上平臺的分類,我們再往深看一步。其實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的邏輯決定了抖音和快手兩個平臺的本質。
1. 公域流量:
花錢從平臺買,大部分是一次性的流量。
例如淘寶店,搜索毛巾,會出現一大波賣毛巾的店,如何讓自己的店鋪排到第一名?很簡單,購買淘寶直通車,店鋪就能排第一。
也就是你把錢給淘寶,淘寶把流量給你,相當于在淘寶的公海里舀了一瓢水給你的店鋪,這叫公域流量,其中抖音比較靠近這樣的邏輯。
2. 私域流量:
自己可以掌控,反復使用也不增加成本的流量。
例如淘寶上還有一種店鋪,它不用買直通車服務,如張大奕雪梨等在其微博平臺上吸引來的流量,快手則類似這樣的形式。
3.對于快手短視頻
快手的消費下沉市場是怎么樣?是不是快手是低消費呢?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,我建議你還是不要做快手了,要認識快手這個平臺,我認為得放在國家當前的大背景下。
中國的商業縱深太復雜了,基礎建設水平也不一致,既有高度發達的地區,也有相當落后的地區。但幾乎每個地方都在共用一套基礎建設,在統一的規則下運行。
中國接下來真正的發展機會,是縱深部分的巨大變革。北上廣深進一步發展有限,即使再快,體量也很難打起來。說一件前不久熱議的事情,中國十億人月收入三千。
設想一下,人們從三千邁入一萬的過程中,有多少機會,其間又會發生何等大的變化?
在這個背景下,快手的意義是讓我們有機會觸達這些人群,而短視頻直播本質上改變了社會的生產關系。
比如從前一個不錯的銷售,一天最多服務100個客戶,但有了短視頻直播,在兩三個小時間就能夠把貨賣給上萬人,這是解放了銷售的生產力;
一個優秀的老師,一堂課最多一兩百個學生聽講,而有了短視頻直播,就能有上萬個學生聽課,這是解放了教師的生產力。所以短視頻直播是個放大器,是未來所有行業必備的工具,就像水電煤網絡一樣基礎。
基于短視頻直播這一工具,品牌通過快手平臺,就有機會觸達大量的用戶。并且,我們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:一是快手用戶不用買房,有錢可以花;二是他們對更好的生活品質、教育方式,有強烈且巨大的渴望。
他們對于許多品類仍然存在認知空白,希望去追求好的,但并不知道什么才是好的。于是他們會依賴于信任的主播,這時主播就像朋友一樣,會告訴他們“這才是更好的。”可見,快手的強社交屬性帶來了強電商。在快手直播間里,沒有粉絲,而是老鐵、家人、兄弟姐妹們。
有一些偏見認為這個平臺“土”,但“土”的本質是信息差。而信息差越大,創造價值的空間就越大。用戶大量的好評與喜愛,恰恰反映了當下還有很大比例的群體處在教育不公的環境下。
如果我們能夠通過這種方式減少教育不公,其實也是在教育領域內創造巨大的價值。